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163|回复: 1

[交流] 寻找众人欢迎的养老模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8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管愿意不愿意,中国的养老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人们面前。种种迹象表明,单纯的家庭养老或机构养老方式,并不一定适合大多数老人的意愿,难以为许多的老人和家庭所接受。
4 j) U" [! j# q9 ~# R* C/ |" B  X/ f; \; j' d
; g' f, f# O% }
" ^% u. g" s0 v  E
  于是,尽快寻找能够为更多的老人和家庭、社会所乐意接受的养老模式,就成为我们这个高举民生大旗、大力倡导老年社会福利的国度当前必须切实有所动作的事情。
& k/ M, k7 A0 Y! f0 k0 W3 C+ [& v6 l) m- E. J

2 e; r& E0 U5 ?5 z9 V4 Y5 \+ p* p: I8 n8 S. ]
  从这个意义上讲,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汽配社区春意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探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
$ w5 }, S9 E( ]1 V1 ]1 Y$ u: ^3 m

, S! b3 l, c. A7 u: W- e: j- v( t2 ?% S0 }( |0 g
  首先是为老人所欢迎。养老不离家、养老不离院、养老不离伴,是春意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最大特点。有了这个特点,最大限度地照顾了老人的恋家情结、恋旧情结、恋友情结,使老人们在生活有人照顾的同时名分上顺畅,心理上舒服,精神上愉快,甚至比在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照料和人格尊重,难怪受到老人们欢迎。中国的老人们心思重、考虑多,能够为他们所接受的模式必定是可行的。
* }$ ~& i0 u  e* ~# d
! _3 N2 M: |5 `- f& a' M# ^+ ~- o6 p5 k7 {) X9 {) R6 U7 T3 \: @
8 Z0 u: i7 w: Y3 R
  其次是为儿女们所接受。中国的做儿女的其实也不容易,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打拼自己的事业,又要在更激烈的竞争与攀比中培育子女,还要肩负起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为老人提供漫长而满意的养老服务重担。居家养老服务站使老人在精神上和生活上得到双重照顾,而且使阖家天伦之乐得以完好维系,使儿女的名分声誉得以维系,使家庭的经济支出可以支撑,结果必然是和谐家庭得以实现。- C" m# B2 n) e  e) l
. T/ R7 p6 l2 m8 B: w

# s& ?+ A# r. |! N, J) E
3 m* `) X% ]( x* ~* o; E* R* T! u! N  再次是为社会所支持。类似西安市灞桥区春意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好事之所以能够办成,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及社会支持。正是政府投入人力物力,才使得低偿甚至无偿为老服务得以成为可能;正是社区居委会的协调组织,才使得老年养老服务这件好事得以成为现实。' X: u1 ?8 L9 S# {# M+ ~5 |

5 b1 B! j, A8 P! ^2 C
, {; K& H% u* c4 g
( ~: M+ ~, m1 k5 e/ q4 @' j  各地的习俗、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人们的个性化要求不同,决定了中国养老模式不可能单一化;而切合具体地方和具体人员的要求,能够为老人、子女和社会所接受、欢迎,则是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7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工作者在陪伴老人时的注意事项

在养老机构工作一段时间后,笔者慢慢发现,老年人最大的认知特点是: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几十年岁月的痕迹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中,过往的苦难与欢乐,让他们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中,这些成为支撑他们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而眼前的人和事,他们却不太关注。
长期独居,加上过往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可能给老人留下了一些心理阴影。养老机构的一些老人往往性格孤僻,不容易相处。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用加倍的爱心、热情和耐心,去温暖老人的心,取得他们的信任,更好地陪伴他们。那么,在探访、陪伴老人时,工作者要掌握哪些技巧呢?
爱心、耐心、细心,用心去交流。工作者的态度要和蔼,平易近人,脸上常带微笑,让老人能感受到你的亲切。切记不要嫌弃孤寡老人甚至是临终老人,要把老人看成是自己的亲人一样。此外,老人一般都比较唠叨,一件事情可以说很久,对此,工作者不要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要耐心地去倾听,时刻留意老人的变化,如冷、热、咳、渴等,以便能及时处理。不要让老人抬起头或远距离跟你谈话,工作者应近距离俯身与老人交谈,这样老人能得到很好的重视,会感受到来自工作者的平等对待、用心交流。说话时要注视对方眼睛,视线不要游走不定,同时也可以摸着老人的手进行交谈。同时,有些老人耳背了,工作者在交流时要大声点,但语气不能生硬、强烈。多数老人说话唠叨、含糊,这时,工作者要善于倾听,要注意观察对方表情和反应,通过肢体语言来判断对方的需要。
选择老人喜爱的话题。工作者可以通过事先打听或在日后的相互接触中,了解老人的脾气、喜好,而后选择老人喜爱的话题,如谈谈家乡、饮食、年轻时的事、电视节目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欢的话题,涉及到信仰或者生活习惯的问题,一定要尊重老人,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老人。也可以先多介绍一下自己,让老人在对工作者有了一定了解后再展开话题。( ?/ p, _; m" m% A- C
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在与老人进行谈话时,工作者经常会遇到谈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绪突然变化的情况,这时,工作者尽量不要劝说,先用手轻拍对方的手或肩膀以示安慰,稳定老人情绪,然后,尽快转移话题。在老人房间时,不要轻易移动老人房里的摆设和其他物品。/ y" A7 B$ x* r: p- T
真诚的肯定与赞赏。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老人也不例外。老人们同样喜欢被表扬、夸奖。所以,工作者要适时地、真诚地赞美老人。比如:“婆婆今天真不错,饭都吃光了。”老人一高兴,谈话的气氛就会活跃很多。) F3 J+ j. i6 T2 u/ p
总之,做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简单,除了拥有爱心,需要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之外,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体会,这对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 O  Y7 Q) ?3 d0 R$ O& \: P) D,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0-20 22:48 , Processed in 0.041208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