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五一十部落 在推特上瞎聊了几句,基本上没人响应,都是自说自话,但说着说着就来劲了,觉得对Google退出中国这件事,太多人看到了什么言论、审查制度之类的——当然,这个是必须要说到的,至于结论,当然是公论,没什么好说的。都已经信息时代了,还在做螳臂当车的事情,可以说是必败无疑——至于说的谁,大家自然知道。 + l! l$ R/ q) V) }, o ^7 `7 d1 H' M
然而我更觉得有意思的是,一个哥们儿在博客里说,从此中国要面对一种新型关系:中-谷关系,我觉得这个名词倒是可以稍微修改一下,称之为中谷对抗(当然,现在还没到真正对抗的时候,大家只是避实就虚的打太极而已)。 4 {# p X" k1 h* E 7 V2 F, ~! n9 G4 S8 ^一个国家,和一个公司,居然可以对等的谈“关系”和“对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惊人的进步,也是以前任何时代都难以想象的。自从商业出现之后,它就毫无疑问的成为政治的附庸和必然的牺牲品,每一个时代,只要国家遇到困难,商人无疑是第一笔被开刀的,就连吕不韦这种缔造了一个帝国的商业巨子都要最终被逼自杀,更不用说后世的德国残害犹太商人等事情了。在中谷对抗之中,第一次Google作为一个商业实体开始和一个国家叫板——虽然并不是自己的国家,但这也是意味着太多东西了,这意味着商业作为一种实体,已经具备了和国家一样成为另外一种权力实体的可能。当然我并不认为Google公司就可以成为一个最终可以和世界上其他200多个国家并列的权力巨无霸,但是公司开始作为一种政治实力的表现,在中谷对抗中已经隐隐出现了。 & l" Y* V S) W1 ]% O( j* Z# M* f9 N- N2 g* O$ ^* u8 G5 P% i' @* e
商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的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我自己的解读和展望。 : d7 \* i; W1 L8 _7 D7 H/ I
4 [* a; r+ n8 Q
商业的第一个阶段是在夹缝中生存。 % S4 O- D4 Y; n9 N
- L# K; w( w/ I; ~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商业是伴随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无到有的。在人类社会活动的初期,商业是简单的、附属的、可有可无的、受政治势力操纵的。商业活动从业者无法得到独立——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尤为明显,商人只有在政治的夹缝中生存,就如同明朝末年,晋商审时度势的与后金交易,从而促成了清朝的崛起和明朝的灭亡;但是商人一旦得势,成为影响国家举足轻重的力量的时候,就会遭到政权的清算。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就是这个意思。 ! q F) U& ?( C1 g8 n3 {5 o
# U1 b. _% F& x3 Z
商业的第二个阶段是登上政治舞台。 # R1 f0 E" g- \1 ^3 @0 s& A9 t) F
+ E! L2 d1 s8 P" A% }5 @) b正如在《2008公民税权手册》这本书中所描述的那样,英国政府为了分担战争开支,向北美殖民地强制征收砂糖税和印花税,遭到了北美人民的强烈反抗,开始了“无代议士不纳税”的争斗,并最终导致了1774年独立战争的爆发。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商业已经成为了举足轻重的社会活动,商业的从业者也开始作为政治力量的代表显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说美国是以商业立国的也基本合理。美国的各种电影电视剧中,充斥着一个个的“公司”,这些公司或者将知情者杀人灭口,或者操纵者政府做见不得人的事情,这在《24小时反恐》、《生死狙击》等电影电视中比比皆是,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美国人对商业实体这种强大的利益组织的戒备之心。 * j" f# H. {( Z# O
a, Q2 P Y7 Y+ K/ b* k& X商业的第三个阶段是和国家抗衡,从而形成独立的政治实体。 7 V8 k8 \+ [3 T + ]0 [. [' t3 F+ G: W# z5 i H. @倒退十年,我们都没有办法相信一个以赢利为第一目的公司可以和一个国家角力。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大不大?在《007》中,电影甚至暗示这样的媒体大亨因为占据了媒体,所以崛起成为一种可以恐吓全球的势力。但是在《十亿消费者》这本书中,作者描述了1997年当默多克来到中国的天安门广场准备朝见宣传沙皇丁关根的时候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书中说:“他们继续跋涉,经过了富丽堂皇的会议大厅,有一些比几个足球场还大。上台阶,然后走过一条又长又暗的走廊,到达了深邃的中国人的议会大厅。下台阶,再经过能容纳五千人的宴会厅。默多克终于走几了会议室,丁关根坐在厚大的的沙发中……”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全球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庞大的集团,在政治势力面前是如何谨小慎微、步步小心、极力讨好的。 % \, o" S5 K& h6 Z b7 d(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