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 Y$ R% [; {* J# S记得曾有一次,和一位朋友夜半倾谈人生和理想。这位相交甚笃的朋友告诉我,自己最想要追求的就是“功成名就”。当时我有很大的惊讶,因为他之前给我的形象是全然委身和不计得失。他使我惊讶的原因是,我没想到在这一切努力的背后,依然无法逃脱世俗的窠臼。 2 k! D! L `1 D7 k! ` D6 d + s X& C3 L Z b1 O社会工作之所以能被公众认同为专业,基于其方法上的科学性,态度上的艺术性。科学的特色是强调客观性。作为一门学科,社会工作专业具有一套完整的,被百多年实践证明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作为一门艺术,社会工作自身有一套完整的信念。这套信念是在业内得到认同的价值标准和基石,就象我的导师周永新教授提到的“社工专业的特色,并不在于他们拥有的特殊技巧,而是他们坚守的信念和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决心”[1][1]。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比如服务、社会正义、尊严、人际关系、信任等,都跟对人、对社会的信念有关。持守这些价值观念,是社会工作者的入门素质。从另外一个方面看,由于助人工作的多元和艰难,如果没有这些信念的支撑,我们都很难预测自己到底能够坚持多久。 " p. c) E; w1 z( h% ` # b! g' ~6 M3 p: O那么,在我们的从业过程中,除了要求持守这些职业特有的信念与价值观,可不可以允许有一些更世俗化的人生追求呢?那真的有错吗?当我们指责他人“不社工”的时候,无论是公开的,还是内隐的。这时,自己的接纳、尊重又在哪里呢?这时,是不是我们太高抬自己了呢?4 {5 M1 A, i*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