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有45.8万人,总数比今年增加了3.1万人,增加人数和增幅为近10年来最小。预计将有大量外省高校毕业生来江苏就业,09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而且在金融危机这个新问题大背景下,我省怎样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呢?昨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从11月20日起,我省将举办几十场各层次各类型的招聘会。 4重压力09年毕业生
* q4 \; y4 f- s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5 ?# e+ B- ^+ X9 [: ]7 m& [ 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介绍说,09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主要存在四方面的压力:
/ q& E, Z0 ~* u. ~. y' i A、毕业生总量压力较大
( W8 K4 ?* `# ~$ y' k1 N- | 据初步统计,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有45.8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3.16万人,同比增长4.83%,本科生19.3万人,同比增长12.55%,专科生23.3万人,同比增长2.4%。其中本科生增幅较大。预计还有大量外省高校毕业生来江苏就业。
: R# l' t6 M$ y) l% q B、部分专业供求矛盾较突出
( a1 p8 I; E' |% Y# i: x 首先是地域结构矛盾。从近年来就业情况看,我省高校90%以上的毕业生是在江苏就业。
& l; f3 A F) P8 J( r 其次是专业结构矛盾。部分专业毕业生供求矛盾依然较为突出。部分长线专业就业比较困难。预计2009年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主要有五大类。例如工商管理类,尽管社会对这个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但大部分企业想招揽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熟练工,直接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压力。高校中也有一些专业,虽然毕业生人数增长较快,但社会的需求量增长更快,因此这些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比较明朗。(详见右表)0 S6 ~0 z3 A" K. r; b' i
C、专科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
- M- E* d5 N+ t4 } 今年以来,受雨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正逐步向我国实体经济扩散,部分企业特别是加工出口型企业面临经营困难,部分行业出现就业需求缩减,劳动力供求矛盾更为突出,必将对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总体来看,专科生就业受影响最大,服装加工等出口行业出现萎缩,给这些企业输送大量人才的高职院校势必受到牵连。本科生受影响次之,研究生最小。从专业上看,前两年金融专业的就业形势很好,今年以来,金融衍生品需求下降,毕业生的就业将受到影响。0 X7 ]1 j9 v E! g
D、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够成熟& R- j2 t) R8 E/ O" X% K
由于部分毕业生对2009年就业形势估计不准,出现不稳定心态,一部分毕业生出现主动待业倾向。仍有一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对经济发达地区、薪资水平高、工作环境好、社会声誉好的工作趋之若鹜,对到偏远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单位就业准备不足。有的毕业生对严峻的形势估计不足,就业意识不强,未能尽早地直面求职,丧失求职的良机。
/ a( C) i6 @8 ]6 a4 R) r$ T& h( F( K 大利好机遇和政策- _, y6 \7 x' ?2 j+ _8 i/ d1 G
力助大学生就业
6 y8 ^/ J& n' p! G! K3 N4 u7 W A、扩大内需政策拉动就业
: a* w+ S! @" l; e7 x) k 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认为,金融风暴给就业造成危机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对于大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来说是利好消息。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增加。航空、农业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而扩大内需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民生,其中对教育投入体现在师资完善等方面,大班变成小班,教师需求量增加,这对于师范生是一次机遇。1 x% o; g9 K& M: L% o
B、毕业生就业需求稳中有升8 _$ A% D9 G9 |& g; d' k
从11月20日江苏省暨南京市2009届本科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和11月21日江苏省2009届毕业研究生暨高校师资专场洽谈会的参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热情不减,需求数字稳中有升。11月20日的活动截止到11月10日,1001个展位已预订完毕,受到条件限制,一部分单位到现场招聘毕业生愿望未能实现。提供职位需求40152个,同比增加13442个。11月21日活动根据单位的需求,及时增加场所,增设展位,比原定的356个展位增加81个(合计437个),提供职位需求16392个,同比增加3488个。) r, @% J- D2 E
C、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多
/ ~0 H) M9 i7 \3 U( O8 g. { 今年继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高校毕业生到苏北农村中小学任教计划、大学生赴苏北经济薄弱村任职计划、苏北苏中地区乡村卫生院1名大学生计划、城市社区1名大学生计划。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有关部门推出了扶持大学生创业各种优惠政策。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于促进就业意义重大。
1 a3 R1 d% E" U5 p* W D、家庭困难可享就业帮扶) Q# A5 O$ B: H5 g5 _7 ^8 D7 H
我省帮扶家庭困难毕业生推出了“五项制度”(待业求职登记制度、临时救助制度、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免费服务制度、就业见习制度)。胡金波解释说,各地、各高校切实开展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对在校的特困家庭毕业生进行重点培训、重点帮扶、重点推荐,确保顺利就业。毕业当年9月1日未就业者,可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免费培训,并优先见习。毕业当年底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可申请最低社会保障。 n% t4 f6 _9 o3 u N1 B# m
赶招聘会不用带
/ f/ T, ]6 g0 A$ J& h& Q 厚厚的材料了( q. g* R! _9 z& s6 q0 R- K5 q6 U% s
从11月20日起,2009届毕业生开始踏上求职的征程,我省将举办一系列的或综合或专业的招聘会,在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除大型招聘会外,每周六省招就中心举办毕业生公益招聘会。网上招聘也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些机会。2 Z# x+ D2 W' q9 H4 E
A、“数字化招聘”首次现身" o& g7 o8 N8 I% m5 ~6 r% w
今年我省将首推“数字化招聘”。省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任雷鸣主任介绍说,在往年的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常为检验求职人简历真实性而头疼。随着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网络平台全面建成,这种现象将会根除。今年的招聘会上,现场将设立数字化招聘体验区,金鹰国际商贸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南京肯德基等9家用人单位首次尝试这一全新模式。
& n2 x3 H& r4 L5 t) b 毕业生进场应聘这几家单位时不用带厚厚的推荐材料,只需一张入场券。活动用人单位使用笔记本电脑、扫描枪,现场扫描带求职毕业生条形码的入场券或推荐表,可直接读取毕业生“诚信电子简历”,即时记录面谈情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面试。同时,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加强毕业生求职行为的实际跟踪,及时掌握毕业生求职的情况,动态反映毕业生就业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6 @, b R( S9 d+ R B、25%本科生能进场应聘" z, k: t2 Y+ A# P/ y8 G0 B
11月20日,我省将举办09届本科毕业生大型洽谈会,记者注意到,并非所有毕业生能进场。截止到11月10日,洽谈会网上注册工作基本结束,用人单位网上注册942家毕业生网上投递简历514905人次,从中遴选出5.2万名毕业生入场应聘,约占本科生的25%。11月21日举办的研究生及高校师资专场洽谈会也出现了这种情况,截止到11月10日网上注册工作结束,用人单位网上注册392家,遴选出2.3万名毕业生入场应聘。8 d( H: H0 x2 y0 _0 n3 B( K
什么样的毕业生才有机会进场应聘呢?任主任解释说,以往举办毕业生就业供需洽谈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我省网络就业联盟运行后,毕业生统一在网络平台上发简历,同时用人单位发布职位信息,系统会自动完成毕业生的求职与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比对、模糊筛选过程,极大地提高了人职匹配度,实现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供求信息的提前对接。任主任也表示,由于岗位与求职数有一定比例,一个岗位对应两个求职人数,肯定有一部分毕业生被筛选出去。不过这部分毕业生也不要着急,可以继续在网上投简历给用人单位。同时毕业生的需求信息也会被跟踪,在今后的招聘会上,如果有符合专业的对口岗位,将会通过网上留言或邮件等其他形式通知毕业生。
$ [& J4 ~2 a+ z ■链接, H; Z. \/ h3 w, F( q1 c( f
2008年87.17%
. j& {1 _$ x% u5 ?& |& M 毕业生已就业: s) Q" H5 t& L0 o3 m
200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2.9万人,截至11月12日,已就业毕业生37.4万人,就业率为87.17%。其中,毕业研究生3.02万人,就业人数为2.57万人,就业率为85.12%;本科毕业生17.17万人,就业人数为14.43万人,就业率为84.02%;专科毕业生22.75万人,就业人数为20.44万人,就业率为89.82%。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特点:一是就业情况总体较好。目前我省就业率已达87.17%,协议就业率为60.30%。从学历层次看,研究生优势再现,本科生相对稳定,灵活就业率有所下降,专科生供需两旺。从学科专业看,90%以上的专业就业率在80%以上。二是基层就业人数增加。2008年我省共选聘1600余名大学生到村任职,选聘了1869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录用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26人。三是创业教育初见成效。近2000人进行了自主创业。四是就业帮扶持续推进。经各级政府和各高校的努力,今年已基本完成了1万名江苏籍高校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五是就业流向趋于多元。苏南地区虽然依然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但是选择到苏中、苏北地区和省外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呈上升趋势,有201283人到苏南就业,同比增加26132人,有144321人到苏中、苏北地区就业,同比增加5896人,有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农村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