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0来源: 中安在线(合肥) + x* e! y: z* b! o3 T+ v
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
' N# C c! Y% D3 e ; l: h) o. H1 G9 I( w6 U
新形势下,居民群众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服务需求更加迫切。《意见》要求健全城市基层管理和服务体制,切实改善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服务设施,逐步理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相关组织的工作关系,支持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V6 I% I$ {1 _$ n; g" o
) \( Q k" ^ B2 r
多年来,我省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城乡基层服务管理工作体制机制,着力形成社区服务新格局。但是,一些社区仍存在机构不够健全、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实现“事有所便,难有所帮,居有所安,闲有所乐”的目标仍需我们倍加努力。
7 k5 W6 n3 {7 m. D
5 X; x2 b `( m; k“专业化”队伍亟需壮大3 C& K) `7 L) I2 P/ K- U
4 M/ K6 w5 {: M* L$ M V
记者走访:, @# g7 ]9 w% A( p5 e- a5 D
* k$ U @- [* L. d5 e专业化社区服务是社区服务工作的趋势。记者近日走进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探访活跃在这里的专业型的社会服务。
2 ]* r! a, |, M ! |( r9 U% c; c. A+ e% ]/ R
在飞虹社区居家养老送餐服务中心,社区工作者谈可正带领志愿者为社区老人准备午饭。 “对于一部分生活困难的孤寡患病老人,我们提供免费午餐送餐上门服务。 ”1986年出生的谈可,眉宇间仍显稚气但却自信而阳光,去年从安徽农业大学社工专业毕业后,她主动选择了留在合肥做社工。
8 O5 f9 ^4 Y4 ?9 R Q
# t) X( j# m0 ]# V6 C, V' V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社工的主要职责是对各种社会问题和各类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进行专业化“诊疗”,社工服务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
$ R {( J' }% T; ~
: g. a* J( c8 q琥珀街道党工委书记虞庆平介绍,作为全省首家社工服务试点单位,街道社工志愿者组织成立于去年5月,是我省首批专业社会工作养老、幼教服务机构,主要在个案服务、文体康乐、幼儿教育方面开展工作。
2 ]5 y" M% }! b; g' f1 ~: Z* b
' U* T# u7 R6 B: x8 X( {. j/ v% C“哪怕是不给他们提供医疗保健、送餐、上门理发等服务,只陪他们说说话,拉拉家常,他们就非常高兴了。 ”琥珀街道副主任李仁荣说,很多高龄老人长期生病卧床,身边又无子女照料,精神上孤独,社工志愿者的定期探望、心理疏导,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精神抚慰。先发地区的经验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助残、养老、幼教等诸多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社会工作者的全方位参与。在城市化不断加速的合肥,面临着培育社会工作者群体、发挥其作用的新课题。4 ?1 o! ?) @1 B
, s8 u1 P! L# G% H `2 s; k% r“目前合肥市60岁以上老人占常住人口的14.7%,高于全国12%的比例,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合肥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处一负责人介绍。然而,目前,合肥市每年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有300人左右,全省有500人左右,但绝大多数专业的毕业生要么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要么改行,社工人才奇缺。在琥珀街道,面对辖区2万多人口,除200多名志愿者外,专业型的社工仅有3人。在整个合肥市,专业型的社工也不过5人。
; S/ M2 n" R. f8 T$ \7 e& u
% m. s5 z8 R# F- N$ r( w社工缺乏原因何在?据了解,目前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并没有具体的岗位设置,既不属于公务员,也不属于慈善机构,岗位的不确定带来了从业人员各方面待遇和相关身份的模糊,很多社工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对社工服务的“价值认同”的缺乏,导致社工人才大量流失。一边是庞大的市场,一边是人才奇缺和专业服务稀少。这种社工服务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J' ]" A$ z" {9 g- i
- A' \ Q$ P3 J' n; ?9 c% K( Z* P各方观点:
. |+ |) w* x4 m' g' U4 ?7 {3 Y 8 {6 M9 N" \2 N$ z& ^3 Z
省社会工作协会办公室负责人 陈云开& Q5 q' F3 j9 R; ~4 j) ~9 L& k
: n' L, F5 O; @: J) V) q+ |8 a" Q# m e合肥缺少社工和社工服务不到位的原因,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提供了开展活动的场所、器材等,但经费、服务资金并未纳入财政预算,社工服务经费困难,活动难以开展;至今没有出台社会工作法规和规章,只是由省民政厅牵头出台了一个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社会工作者的法律地位和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其次是社会关注度小,很多人对社工还相当陌生,有人认为就是协调邻里关系的居委会大妈的角色。再次,社工工资低,待遇差,目前合肥社工的平均工资只有1000元左右,基本生活保障都成问题。: u3 E* Q" h9 Y
! [0 t+ m& l* O6 v/ ]8 {. G
合肥工业大学社工系主任 周军教授
# J8 d: Y% L5 c8 ^3 b2 l9 g
. C- I) E1 Z7 v8 A5 [1 C" W4 T: o/ K! p8 B社工不同于普通志愿者,他们的专业知识往往能在许多让政府和社会棘手的“场域”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领域和行业亟待社工提供专业的服务。因此,必须依靠政府支持,开辟社工人才进入市场的通道,打通社工进入市场的“绿色通道”。要提高政府对社工的价值认同,用制度建设推动社工工作。在观念上,要认同社工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建立相关的社会工作者法律制度,确定社工权利和职责范围,提高社工工资和福利待遇;在资金投入上,将社工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供资金支持;在具体操作中,通过购买岗位等方式为社工提供工作岗位,加快社会工作的开展。
- x' ]/ U8 T; s2 o* \( O N
2 s0 s, P: `4 F# ^3 u! Q4 Q$ j4 c【问卷分析】你对服务满意吗?
4 i% ], v4 i( p/ d l
0 m- q2 y6 F' \' x2 Y. k$ ?& S, c调查对象:省城居民小区中年女性- B! u. j/ }1 @0 A, g: a
% k( B- c2 b. a: |( f
调查时间:11月9日
- t! }' t: _# C6 g& C* _" Y + v( _2 w% I. a: P
一、社区服务人员是否主动联系你?2 Q6 t# E* C3 k: T+ z# f
4 [9 u% [1 y$ D5 [& u4 v+ X接受调查的三成多小区居民认为自己所在小区服务到位,小区服务人员经常和他们进行互动。但有六成多居民认为社区工作人员只有在收物业费、管理费的情况下才会找他们。
7 D. d9 C1 O' j( C. Y 2 w& r2 U7 F' Y/ \5 l3 `$ J
调查表明,一些社区做到上门为居民服务,深入了解居民情况,及时对贫困户发放低保补助。切实尽到了自己作为“管家”的职责。与此相反的是,有的社区的服务人员总是从管理者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工作,在主动服务方面做得不够。
5 ^+ i4 M7 \5 \' F- ?9 ~
% W, H/ f- w; G8 f二、你遇到困难是自己解决还是找社区?
# {; B' I8 `5 H- F7 n ) E, @, ]" H: V5 Q! ]
接受调查的七成多居民认为家里的问题当然自己解决,公共设施出现问题找物业;两成多的小区居民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会找社区服务人员。
0 h: `; n; W9 w/ F * D7 l3 B2 B8 P- Z9 u
调查表明,那些管理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的小区,居民会觉得有困难找小区管理人员帮忙有点不可思议,他们只是在公共设施破损时才会找这些服务人员。孙大姐说:“我们只有在路灯坏了、水管破了才会找他们。而物业管理者也是根据情况能拖延多久就拖延多久。
2 K+ U+ U( v, s) s+ q ' ~2 K! u! t ]7 {
三、你对社区服务收费怎么看?- S' x* H1 X4 t5 c$ B% ?6 m1 [
2 F& c& J8 h- X5 |6 |( N! {) ?' [接受调查的七成多小区居民认为除了物业费之外,其他收费都是不合理的,其中一成认为物业费收得偏高;两成多小区居民认为只要服务到位,可以适当增加必要的费用。
4 g7 _& h5 N1 C& l& n 7 G" _! C" ~& p5 _7 M
调查表明,对于额外的附加收费,无论是服务好的,还是服务差的小区,居民从内心深处都无法一下子接受。在他们看来,即使十块钱的附加费用都是不合理的。 “除非这十块钱我们体验到了它存在的价值。 ”4 }5 p5 c3 F- f2 }/ k$ K
6 x6 K+ B; U) K: r; o! d3 K
四、你最期待怎样的社区服务?
4 u7 c. D* G& v* l
' N) \' d* m& b接受调查的居民,依次选择以下项目:养老、医疗、教育、便民超市、菜场等。
2 u1 q5 d* D* Y! D) C
: H9 s7 _- S% u# O" @) A9 q9 @调查表明,小区居民都有个共同的期望,能够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保障,更加便利,小区内拥有配套齐全的老年休闲公寓、完善的医疗设施、师资力量良好的教育场地等,期待能够做到衣、食、住、行、医等方面的简单需求均不出小区。
6 ]( K7 |$ [& B 0 w u, j6 |. `
【模式探索】 n& ]; o/ d; N- m
. U5 c7 S, C* `, n
铜陵:构建“大社区”5 s! ^: f M, C" J
* ~$ I& U" h4 C8 l7月24日,铜陵市铜官山区的市民们发现,经年累月伫在那里的街道办通通不见了。从这一天起,铜官山区将现有的6个街道、49个社区整合调整为18个社区,曾经承担着众多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街道办,全部被撤销。
0 X* r8 [1 m; L+ D0 W: I$ ]$ G3 g+ [ 1 ]8 S6 o% w8 f9 Z# O
市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紊乱。 “新社区成立后,我最关心的计生问题,在社区就能咨询或申请,有不方便的,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帮我到区政府办理,自己就不用去街道排队了。 ”一位女市民说。 “社区工作人员与我们更熟悉,服务态度也更热情。 ”住在区政府附近的一位老大爷对改革带来的变化,十分满意。 M0 d3 w0 h% W8 Z
$ o' a1 `) ~1 ^2 u3 Q a3 m街道办退出城市行政管理体系后,随着社区由区直管,许多原本在街道办办理的事情,在社区就可以解决;上级政府的政令,也通过与群众直接接触的社区工作人员,得到迅速简便的下达。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机构存在的职能雷同、机构重叠等问题,得到解决,精简了的机构和人员,职责更明晰,效率随之提高,社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 l: |% x& q3 E/ w* y9 l 7 j4 L# Z+ \8 N- j$ z0 |, h& b9 n6 R
池州:实行“楼长”制
0 M) }2 ?6 [2 |3 K2 E' A a& Q
l T1 L6 t* Y2 O按照“立足基层、重心下移、减少层次、贴近居民”的原则,池州市政府在全省率先施行了居民小区“楼长”制,将城市管理网络由社区居委会层面延伸到楼长层面,社区服务更加贴近群众、便捷高效,社区的计生、综治、违建整治、流动人口管理、文明创建等工作水平明显提升。
9 p* l9 g/ R! j 2 p( v U0 |6 [) O
70多岁的陈来信,就是池州池阳街道办古舜社区年龄最大的一位楼长。楼长这个职务,“官”不大,可是处理的事情却不少。楼道居民的就业、劳动保障、低保、纠纷调解……居民楼里的大事小事,都在楼长的职责范围之内。陈来信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着3号楼每家每户的家庭收入、工作情况乃至小孩的学习情况。负责任的陈来信,把大伙儿的大事小事都放在心上。四单元有一位老人生活困难,陈来信帮她争取到每年2000多元的补贴。刚上任时,3号楼的失业人口比较多,陈来信积极帮助他们进行培训,联系就业。 “有事找楼长”,已经成为居民们的口头禅。
3 R& m I5 q& i 5 i3 I, X3 d; J/ V. f
淮南:推进“网格化”( v% C& X2 j- _4 X* j% @- P
+ c$ N3 o& H8 I7 ]* f" h% A- F1 B* F- h
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将城市基层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配搭相应的社区工作人员,作为网格责任人,承办网格内所有维稳综治基础性工作。淮南市泉山街道西苑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后,社区工作者服务意识大大增强。 “以前我负责劳动保障工作,在社区走访也只管劳动保障事务,其他方面一概不问,实行网格化管理后,我所负责的片区,所有事务都得关心、处理。”西苑社区一位工作人员说。3 E& |9 k+ P9 K3 Q9 I+ |/ R/ l) X9 \9 S
3 ]- i' Q* }1 E实行网格化管理之前的西苑社区,管理不到位的情形时有发生。网格化管理将片区责任明确到人,居民遇事能找着负责者,工作人员也由被动应对改为主动出击。为了掌握片区内居民的信息,网格负责人们每天都要对区内信息进行排查。去年10月,正值全市少儿接种疫苗,网格责任人柏跃敏寻查发现,一家私立幼儿园的200多名小朋友没有接种。在柏跃敏的反映和街道工作人员的组织下,这些小朋友方才顺利接种。据了解,目前淮南市已在淮河以南四区普遍试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成效初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