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流资讯 于 2011-7-5 23:19 编辑
+ z. j8 x3 j# U0 B8 J* w1 x
3 O8 z2 Y: n# }" U p$ K社工的成长与成功( A* B' e( f8 |$ x
“诺亚方舟”社工交流平台- K/ T8 m4 X. C: a( a
; \, _1 G- c, f# @ @; g成长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学习,但学习不等于培训。社工们常常积极地报名参加培训或是各类交流会,但反思起来,感觉没学习到什么,原因是大家大多抱着一种被参与、积累培训分数或是其他非主动学习的心态,于是,如此不停地培训,并不能很快地成长。( d9 [2 \/ Y) m: F+ N" F
. f: h; H- @; S: y6 y% J+ M3 P
H! d) A. l! A
, G- W" I8 o" ~) T% Q! P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方法,不耻下问便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方法。社工的成长更是如此,交流学习不仅仅限于督导层面的教授,更多的是朋辈之间的互助学习,不耻下问不仅能让我们学习到他人的经验,更能从探讨中领悟到新事物。
2 Q$ D* j' v9 g/ @. j' G7 g9 X7 w$ Y9 L
) w x( h/ q, z; q# r1 B' y+ [6 v
方法总是比努力、时间、主动都重要。曾经有两位樵夫,A每天都很努力地砍柴,但每天都觉得自己砍柴量比B少,于是,他往后的日子起得更加早,斧头磨得更加锋利,可是这些努力后,他还是觉得自己砍柴量不如B,思考后,他决定要寻找更大的森林、同时强壮自己的身体,以便能扛更多的柴木。最终,他还是觉得自己的努力不如B的砍柴量,A决定问问B是何故。B如是说:现在科技发达了,都用电动的锯子伐木了。可见,缺乏沟通和交流会让人做很多无用功。只有沟通交流才会不断地尝试新方法,进而促进个人成长。
( M- d* l0 G8 ~" r0 m' L/ d. |8 j$ I1 @0 p: {2 ~
0 H8 o" d' s) G0 ^( A# V% D6 u) y9 X% g1 r) I
个人的成长经历三个阶段,包括依赖、独立和互动。( Y4 A1 T8 ?; T9 m U0 R
4 i9 V% ?! [& S+ Y S
: V7 P2 W3 ?1 |& J- Z
8 m6 ~$ @4 l- h. g2 u$ {每个人都会首先从依赖阶段开展成长,在这个阶段,个人会依赖于理论,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学习,并慢慢地懂得带有目标地做事、懂得把重要事情放在第一位、懂得积极主动地完成事情。
6 U8 E1 \( S1 D
7 A% q, r V8 E% d3 d
* v: i* W' ], y1 J
& t' D7 C& O2 _& ]6 r/ N在独立阶段,个体会慢慢走出他人的经验,掌握知识和技巧,并发展自己的能力,独立处理周围的事件。
* h% b) z0 R/ V: m) P. @, w: c. s/ G* r- k
9 m) E5 q3 p7 N/ g. X
. [3 n. \' }& e/ Y5 K! U7 d/ M互动阶段,个体懂得与周围的人和物进行互动,交流沟通,促进自己与他人的成长,与此同时,个体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
. [6 S8 Q( w+ W9 _- V
^8 U+ c0 N7 E7 k. }; g% ^" d l2 r6 r2 V- K
" N. q+ z: k# X$ X! b4 [& c
经过这三个阶段,个体会慢慢地走向成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常常说的成功,更多的是看到他人在社会地位、社会财富或是学术上的成就,而这里说的成功,不仅仅是指个人以上的成就,还应该上升到公众的成功层面。如:我们晋升为督导,掌握一定的社工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或者是能很好地调动周围的资源并合理利用,但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团结我们的团队,不能带领团队发展,那我们并没有真正成功。
9 K$ Y+ y. O7 _' p" L2 \' Y+ v: ]) `" |& {9 }* k" h
5 N$ n I6 p8 t: u& Y) N5 i
9 [6 {+ v: R' U n( a目前,或许我们还处在依赖阶段,或是独立阶段,又或是互动阶段,不管怎样,我们都希望寻找到自己生命中的教练(师傅),因为他们会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如何走前面的路,和我们一起面对眼前的困难和挫折。
( D8 D6 {& ~* x, l5 N
- B1 i: n) i+ G* {
# c$ R0 M! ?0 \8 ?8 D% ?( L! W* Z1 \& i
9 k* I+ }2 { k5 ^6 f1 T
PS1:准备很多不同的可能性,从服务对象出发。很欣赏卢sir、关关、阿峰等前辈们,每一次,他们过来给我们培训,都会在开始前问我们希望学习到什么,又或是我们准备了什么,尽管我们会七嘴八舌地说出各自不同的愿望,他们总会有不同的应对,以满足大家的期望。这就是从服务对象出发,避免了这种情况:讲者准备什么内容,听者就必须听什么内容。当然了,能够做到这样的前提是:你准备了很多不同的可能性!
3 J+ W) O9 u! Q1 C. z+ Y% D: |6 q/ ]. c. {
6 b/ R, @$ K& K8 S3 [
* j3 X/ A( ^) e- T6 R7 K7 a% i% s
PS2:90/10原理。看过80/20原理的都应该了解大概内容,很多时候我们的成功与否,我们的心情愉快与否、事情进展顺利与否等等,都在乎于我们看待事情选择的角度,是紧紧捉住那10%?还是那90%?你懂的!不懂?请百度90/10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