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
: _* s1 W: H9 H* l. e" `, L发布时间:2011-08-26 08:21:46 |
$ \% I- @2 j2 A: z1 y K6 }. G& a+ j4 Z* {
“我让你们操心了。如果我对你们说‘对不起’,不知道该说几十万次……”舒缓的音乐中,听着孩子们的心里话,几十位瓷娃娃母亲流下了眼泪。这是心理专家刘凤琴为瓷娃娃母亲做心理疏导的现场。8 h9 M6 [1 Y: A$ T% [' ], Z
2 _2 i9 X( {: F+ c
8月21日下午,第二届瓷娃娃全国病人大会的“‘瓷娃娃’妈妈心理疏导和干预培训”课堂上,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首席心理专家刘凤琴老师,通过音乐冥想、情感释放、角色扮演、诉说梦想等方式,为几十名瓷娃娃母亲进行了心理辅导。
' L) _7 U4 y) X y; r: A% S
6 \4 x" t2 o3 U+ |; K “‘瓷娃娃’妈妈比普通母亲承受更多的压力,其中有对孩子未来的焦虑,有自责,有对孩子伤痛的心疼,还有生活压力。这些决定了她们比其他群体更需要心理关怀和疏导。”刘凤琴告诉记者。, a5 x0 N( c8 R( q. n
_8 R, [) a0 y/ Q: t0 t刘凤琴认为,“瓷娃娃”的父母不但需要心理疏导,更需要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有时候,父母对孩子很自然的保护,也可能对他们造成一些局限。”1 t6 D* K+ d8 M" l' S5 E& I
) D o+ I* z7 m! b# b刘凤琴请瓷娃娃和他们的母亲进行角色扮演,展示瓷娃娃表达“我要走出去”意愿时母子间的冲突。刘凤琴说:“瓷娃娃除了有被关怀、被照顾的需求,还渴望‘被需要’的感觉。他们需要作为人自身价值的肯定。”她希望,瓷娃娃的父母能够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空间。
7 g0 T2 T/ a# @
% ?/ q7 T0 e; Y/ ]. G0 L“我是身体上的受苦者,精神上的被宠者。”已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瓷娃娃”魏瑞红,讲述了母亲对自己豁达开明的爱。“我妈妈鼓励我走出去,我想去哪儿,学什么,她都支持我,鼓励我。”她也谈到学习心理学对自己的帮助。6 ^& I* l( F: ]6 {3 }& A/ S" ?
6 f3 H4 R2 ^$ n* Z
“心理学专业很适合这个群体,不但可以帮助瓷娃娃树立生活上的自信,也是可以一条出路。”刘凤琴说。
5 G ~& }/ ~$ \. B1 H" k3 T+ g+ H- L6 |! P, u
) _9 t L) o) a) O6 r3 E, K; k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小琴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