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中身体语言
! t, i+ h. N( D7 i体语是身体语言的简称。体语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通过体语实现的沟通叫体语沟通。专门研究体语沟通的领域是身体语言学。
' G1 U, D ^2 I, @+ l7 c 身体语言简称体语,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我们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即使不说话,可以凭借对方的身体语言来探索他内心的秘密,对方也同样可以通过身体语言了解到我们的真实想法。人们可以在语言上伪装自己,但身体语言却经常会“出卖”他们,因此,解译人们的体语密码,可以更准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4 `' z( K: a" q. c: s目光与面部表情; x5 F3 L4 a+ _5 i) M. b
眼睛可以反映人的情绪、态度和情感变化。情绪变化首先反应在瞳孔变化上。情绪由中性向愉悦改变,瞳孔会不自觉变大;对使人厌恶的刺激物,瞳孔明显缩小。情绪状态由“晴”转“阴”时,亦有同样反应。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身体其他部位的沟通也与目光接触有关,人际沟通中如果缺少目光交流的支持,将会使人际沟通过程变得不愉快,而且很困难。
: T& ^/ x; D! P* V: L) I! \% Q( _ 面部借助数十块肌肉的运动来准确传达不同的心态和情感。任何一种面部表情都是由面部肌肉整体功能所致,但面部某些特定部位的肌肉对于表达某些特殊情感的作用更明显。嘴、颊、眉、额是表现愉悦的关键部位;鼻、颊、嘴表现厌恶;眉、额、眼睛、眼睑表现哀伤;眼睛和眼睑表现恐惧。当目光与面部表情不一致时,目光是表达个体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 Z, t& Y% e" o2 r
聋哑人主要借助手语实现沟通,正常人在交流的过程中,手语表达的机会也比较多。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表达某种情感及态度的体语,身体的触摸常常用来表达某些强烈情感。; ]" \( s9 ]- A2 ^. X4 Q
摆手:表示制止或否定。2 k- H& y" `: h1 x! Z
双手外推:表示拒绝。0 ~/ C- C# K% v
双手外摊:表示无可奈何。
/ f4 `& H- C) I1 b+ [$ N2 a5 H 双臂外展:表示阻拦。; S4 D# [8 d. P" F N
搔头或搔颈:表示困惑。
6 h& d4 w5 j( o; Y! e 搓手、拽衣领:表示紧张。
% V* f9 ?9 y5 k& w7 u- R9 N0 c 拍头:表示自责。2 S" }, \( u ]6 r9 q, V
耸肩:表示不以为然或无可奈何。( |# A2 p& n2 N: K8 I* r
双手举过头顶:表示暴怒。) P) b8 {/ A4 Y( u7 [
双手往上伸直:表示激动。
/ l2 P5 _% T9 ^& }2 w 双手枕在头下:表示舒展。3 C. o9 d0 r2 L* S, w3 }1 h
一只手托着下巴:表示疑惑。) t% s* A9 t& ?$ r! O- \0 |
耸肩、双手外摊:表示不感兴趣。9 q0 h0 S8 a7 g* v8 ?
颔首、双手放在胸前:表示害羞。 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作用表达某种情感及态度的体语,也是常见的沟通方式,应用范围比较宽泛。 身体运动和触摸 1.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其中手势语占有重要位置。 2.触摸是人际沟通有力方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日常中身体接触是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方式。 空间距离 由于人们的关系不同,人际距离因而不同。美国学者霍尔根据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提出四种人际距离。 1.公众距离 3.657~7.62米(12——25呎 )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它公共事物中的人际距离,此时沟通往往是单向的。 2.社交距离 1.219~3.657米(4——12呎)是彼此认识的人们的交往距离,许多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 3.个人距离0.457~1.219米(1.5——4呎)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此时,人们说话温柔,接受大量体语信息; 4.亲密距离0~0.457米(0——18吋)这是亲人、夫妻之间的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感觉刺激。 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有文化、民族、社会地位、性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