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177|回复: 0

[案例] 一位陷入经济困境的老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3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社会报 秦咏梅   o! |8 K: A! X1 i+ @" f5 ]
  如果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遭遇经济困境。面临欠费、解除合同的情况。大凡身心都会出现很大的不适。社工面对案主的处境,如何协助案主应对经济状况的突然变化呢?
/ l2 m, }) @; S6 c1 G3 U案主背景
4 E+ h/ X6 {7 k7 V  U9 E$ N  李大爷,79岁,无子女,山东省青岛市某国企退休工人,2003年入住青岛市社会福利院,和老伴一起住一间中档价位的宾馆式房间。夫妻二人的退休金都不足千元,但在市区有一套自有产权房屋对外出租,每月租金700元左右,因此从未发生过拖欠福利院费用的情况。
! [! |- T7 |9 o7 l7 |  一年前,老伴去世了,李大爷把老伴的照片摆在房间里,拒绝了院方安排的其他老人入住这个房间。这样他每月需独自承担800元的住宿费,再加上每月360元的伙食费,每月共需缴纳1 160元。2007年初,老人身体状况不佳,医疗费用支出上升,他便把自有房屋出售,一次性获得卖房收入23万元。
2 B. i4 a  ^, o/ R  老人有一个相处多年的男邻居,曾对老人的生活给过诸多照顾,很受老人信任。他多次找上门来,恳求老人把卖房款借给他做生意,并承诺赡养老人,老人便把钱全都给了他。谁知邻居遭遇了合同诈骗,不仅血本无归,老婆还跟他提出离婚,并把他赶出了家门。老人的钱没了,和这位邻居也失去了联系。
, g: m/ X4 T! U. k& B0 E# H5 R2 t7 X  2007年4月,老人开始拖欠福利院的费用。根据养老服务协议,缴费宽限期为1个月,如果2007年5月底老人还是无法补齐4月份的费用,双方协议即告终止。无助的老人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 `8 Q' \/ _/ m; W
1 F) |- n% @+ ?1 p9 Y( i. \6 z$ a2 C接案
. H. L' n  X& g
7 {5 a+ s% n- d! Z: ]$ P  为了解情况,社工走访了李大爷。由于并非是老人主动提出需要社工帮助,社工牢记“从这里出发”的原则,以老人的心理情绪现状为起点,和老人真诚沟通,希望了解老人内心的真实想法。社工先询问了老人的健康状况,并声明自己拜访的目的不是催他缴费,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人的抵触心理。老人一开始面无表情,但当社工提出要和他聊天时,他也没有拒绝。..。
# B$ u% C5 [- y% Q- c! [  社工了解到,以前一直是李大爷的老伴操持家务,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总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老人有一个侄孙,但双方过去曾有过争执,而且他的房子也没有让这个侄孙继承,所以一直不好意思向对方求助。正是出于这种急于找个依靠的心态,李大爷才孤注一掷,把钱给了承诺要赡养他的邻居。老人现在很懊悔,认为是自己亲手把生活搞得一团糟;也很恐惧,担心自己万一突然生病住了院该怎么办。随着聊天的深入,老人渐渐向社工敞开了心扉,还同意与社工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8 C- n7 h7 W( N' y+ }2 O

+ @  v7 ~1 y8 ]$ v0 R3 V, H) C制订计划 - r/ J/ w3 G' K$ [: |: _

6 X) e* m: q7 f4 r. ^2 Q  社工认为,首先要稳定老人的情绪,通过心理疏导,引导老人积极地面对现实。然后,有针对性地让老人了解福利院较低价位房间的情况,耐心给老人解释费用等现实因素的限制,鼓励老人和其他老人同住一个房间。同时,联系老人的侄孙,劝说他尽弃前嫌,争取他对老人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和经济资助。
5 ]% {0 n' h0 R& w1 C  {服务实施
4 R# z: R+ P2 U+ J  社工与李大爷又做了一次深入交谈,进一步同理老人的感受,让他知道社工了解他的担心和恐惧,他并不孤独。在交谈中,社工告诉老人好多退休金不高的老人也完全是在靠退体金生活,只要妥善安排,就不会心现大的经济问题;同时向老人解释高血压和冠心病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只要坚持服药,情绪稳定,就可以维持较好的健康状况;万一他生病住院了,院方可以协助他办理医疗保险等,他不必过分担心。由于老人心理还很脆弱,社工没有再向他提搬到收费较低的经济型房间的建议。 1 ~& r6 }: W  ^! ~
  几天以后,老人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这工便带他参观了收费较低的经济型房间,同时谨慎提出老人可以和别人同住。看到老人沉默不语,社工便拿出准备好的一张写有两种房间费用比较的纸给老人看,并提醒他,如果他同意调换房间,那么他的退休金在付完福利院的费用后,还有200元可以自由支配。但老人觉得,200元太少,不够吃药,而且与人同住的话,房间、卫生间都是公用的,太不方便。
' @( U8 F) U8 r' e( `$ ]: z; b7 T  这时,社工向老人讲了自己的经济状况:“我也总觉得钱不够花,因此透支过信用卡,还曾伸手向父母求援。但我最终还是觉得,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靠自己生活,内心才能安宁和愉快。”看到李大爷仍有些犹豫,社工便提议再想想其他方法,例如,选择居家照料服务开展得比较成熟的社区租个小房子,并声明最终还是要由他自己决定,这让李大爷心里踏实了许多。
6 X" \- P- h( m, O  q9 B  社工又找到李大爷的侄孙,将老人的情况告诉了他,转述了老人对他的愧疚心情,并就如何解决李大爷的问题征求他的意见。他表示赞同老人换到经济型房间,社工随即将李大爷的房间号和电话留给了他,希望他能不计前嫌,多关心一下老人。 $ p, j( F. U2 U' u: g
  在征得老人的同意后,社工还走访了他退休前的工作单位,希望单位相关人员能去看一下老人,和社工一起唤起老人的自尊和自信,鼓励他正视自我,自助自决。第二天,该单位的领导和老人的一位老同事一起来看他,并回顾了过去的工作和生活。提起以往吃苦的经历时,老人侃侃而谈。 ! j1 D0 f1 t: B# O( c0 @2 Z
之后,老人主动联系社工,同意“实事求是”和“有多少钱过多少钱的日子”。院长亲自帮老人办理了调换房间的相关手续,并交代工作人员,在老人的邻居未找到之前,不要向老人追缴欠费。不久,老人的侄孙也来到了福利院,承诺每月来看一次老人,并答应资助老人一定的医疗费用。. `1 z0 K8 l0 L+ X8 o. k" @
; H- A3 B( H2 s6 J& f3 l) r
结案
4 @4 @$ H) `5 Y5 \8 s7 n$ y, f1 g+ f+ p, b' Q; ?
  调换房间1个月后,老人适应了新的生活球境,情绪比较稳定,和同房间老人也建立了比较融洽的关系。社工在结案交谈中了解到,老人除了按时缴纳费用外,还做了一个小小的财务计划,如每周都给自己买些水果做营养补充,根据季节变化添置衣服。社工肯定了老人对生活的安排,并鼓励老人多参加福利院的活动。 4 ?. K. b5 {% `3 R* ~5 o! g
( Y# `! M7 q! k8 m+ \) R9 t! s
分析与思考 8 ~% s: x( \+ |) I9 l

! M3 e, G: Y. E5 m9 D/ V5 }  社工在服务过程中,要运用好同理心,对因境中的老人给予充分的尊重。在沟通过程中,社工应该多提供信息和建议,因为过多探讨解决方案,有时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社工要做到适当的自我披露,促进坦诫沟通关系的建立,以便在不伤害案主自尊的情况下提出中肯的建议。为老年案主提供服务时,应用生活回顾法,这种工作法能促进自我的有效整合,帮助老年案主主动做出维护个人尊严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0-20 22:42 , Processed in 0.068565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