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 U$ } A. p1 @) c9 H 当组织发展意味着获得人们的信任,这一现象还原成现实的情形将是如下事实:公益组织的官方微博不关注像@泣血母亲的救赎 这样由于医院过失生出癫痫孩子,倾家荡产、维权无门自杀的弱势群体,而是成天转发组织的活动信息。拿到善款,组织不去提高服务对象和组织员工的福利,而是印刷一大堆昂贵的宣传品;对可能提升组织品牌的社会名流们,恨不得派出直升飞机来接送他们,而对自己的员工和实习生,却让他们用私人的钱垫付活动经费……没有人去关注实质的社会影响(服务的有效性),反正社会影响很难评估,人们只关注组织的外部形象——做得好,不如说得好嘛。! _! E" ]( m( b- p+ g% i
: W+ y$ `5 Z( O D1 Z) \
3 A6 i, y9 g1 ~& c. R 组织发展不是不重要,一项事业若要长久,必须有组织的依托,离了谁地球都照样转。但若追求表面的光鲜,拿名气当做组织发展的首要指标,对公众的追捧和夸赞趋之若鹜,那可就糟了。我相信,一个组织发展壮大了,它未必有强大的社会影响,一个社会影响大的组织,其自身未必发展得好。可以说,一个组织要真正营造社会影响,拥有实质的代表性(服务有效性),是要坐得住冷板凳的。 + e' Q0 Q+ o2 D' ~& L. M 3 t" m& g+ X6 A# E4 i/ L! F; q! I9 h( z)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