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220|回复: 0

[人物] 李伯平:入行十年 其实一点也不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伯平:入行十年 其实一点也不顺
, b+ r7 e" V* O3 w# U7 h; V( Q8 l

来源: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广州社工》杂志 采写:蔡东晟


  q) v7 m2 I- J) X  q

“我只是一个唏嘘的人…经常徘徊游走在不安定的情感中…我无力、渺小、不起眼,但爱幻想…希望有一天,凭着幻想的羽翼,能振翅高飞…”这段话来自网友“@金沙伯伯”的微博简介。这位“伯伯”心系社工行业发展,不过三十出头已是社工行业的“老面孔”。入行十年,“伯伯”仍告诫同工们勿做“老油条”,“最需要警惕的就是取得成绩的时候”。

2 P0 m% u7 ?, o7 q! U6 ^+ [

入行十年 其实我一点也不顺

5 H/ C( g4 S7 A9 z; P, C8 ~# P

作为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首届毕业生,李伯平先后在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荔湾区逢源街“穗港青少年服务中心”项目工作,2011年起担任金沙洲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中心主任一职,期间参与接待胡锦涛总书记的工作,目前是广州市白云区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执行总监。在很多人看来,李伯平的社工道路走得很顺,职位更是“步步高升”,但他却不这么认为,“入行十年,其实这条路走得一点也不顺。”

9 }  f- b+ @3 Z$ ?

2005年,刚大学毕业的李伯平只想寻觅一个能够在市区上班、与社工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但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并无太多的社工岗位可供选择,偶然机会下他接触到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在麻风病村的工作开展,以及高强度的奔波走动让他有点“吃不消”。而逢源街的青少年项目,包括他之内仅有两位社工的‘迷你团队’,为困难家庭子女提供服务。“当时,在社区内开展青少年服务,既要区别于一般托管服务,也要带出社工专业价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借鉴,对我们来讲确实是很大挑战。”他说。


0 C- k9 q9 ~' O9 X3 j, n

同学聚会被问收入 只能“报大数”


" X( B& r" u' {, T$ t* u

从汉达到穗港青少年项目,除了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有所转变,上班时间更是根据青少年的课余时间编排,经常性‘三班倒’,平日是下午到晚上,周末或寒暑假则是上午上班,有时甚至到了晚上九点多才开始从机构回家。“最大的困难是自己的时间档期和别人不同,有人羡慕我早上能睡懒觉,但往往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在睡梦中过去了。”李伯平说。


- x& g) _0 _- j

同时,薪酬问题也是令他感到尴尬的话题。“毕业后头几年,我几乎患上‘聚会恐惧症’,大家一坐下的话题离不开就业薪酬。相比于那些选择从事其他行业的同学来讲,社工的薪酬待遇确实偏低,难免有心理落差。”他笑了笑,“那时有人问我月薪多少,我就把税前薪酬、各种补贴等加起来‘报大数’就过去了,实在有点不好意思。”

! q: S8 Y- h1 g9 V5 O

被问到是否想过离开社工行业,李伯平马上给予肯定的回应“当然有,还不止一次呢!”而至于继续社工行业的原因,他回忆道,“大四的时候,我是班里被选中前往香港实习的四位同学之一,在接触到困难群体后,我深深感受到其需求的迫切性。”这些年来,李伯平在社工路上前进并且不断摸索,“以前,我的坚持是出于对社会工作的责任感,而现在已经慢慢变成一种感情。”他说。


7 [  U9 @" K3 C

曾经的美好“愿景” 社工可以转为公务员

  j3 q3 x# W( x0 [" ~

上大学时,李伯平被调剂进入社会工作专业,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社会工作是个有趣的学科,“相比办公室这类相对枯燥的工作,其实社工蛮吸引我的,既可以帮助他人,又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价值和手法影响服务对象。”李伯平说,“以前想象的社工行业,更加类似政府工作职能的延伸,尤其是第二份工作。当时我在街道做社工,曾经想过会否有机会转为公务员,进入政府相关部门,然后自己再去改变社工行业的发展情况呢?”说到这里,他突然笑了起来。


7 L5 g! Z8 H  P+ d) T$ m

一路走来,李伯平认为,目前行业性质没变,虽然社工服务依然主要依靠政府,但随着越来越多社工机构和民间组织这些服务平台出现,社工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条件、主动链接资源,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帮助,而并非等政府把社工转为公务员。现阶段广州市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全面覆盖,家综明确了社工的岗位职责,为社会资源提供落脚点和中转站,加上社工队伍逐渐壮大,使得社会服务变得更加系统和完善。

7 Q* g: c3 D# z, p5 N

“入行十年,我有幸可以见证到广州市社工行业发展。”他告诉笔者,“有时会发现,自己经历得越多,对行业了解得越多,已经很难再抽身出来。既然这样,我更希望继续见证行业的继续向前走下去。”


# l3 d1 Q7 h) j( \% J3 R, N+ f, U

未来工作希望关注多一些“文化”


" ~; R) Q# o# r7 A

作为广州市白云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的执行总监,李伯平的日常工作任务繁重,谈及未来的工作规划,他希望自己的工作重点从家综服务运营开始向服务质量提升过渡,而将自己的行政工作逐步转移下放。李伯平告诉笔者,“如果说家综是一个中转站,而专项更像是服务平台。所以作为社工机构,除了运营管理,还需要关注服务质量,考虑更专业地提供服务,将焦点和资源集中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将问题反映出来,并向社会作出倡导。早期各个社工机构都冲着家综,现在可以逐渐‘跳出来’,尝试承接一些专项服务。”

4 V% W- m( t  x: o

“当我们开始承接于专项服务,就会发现一些之前从未关注的社会问题。譬如家庭领域,我曾经在培训中问过学员们对家庭的定义是什么,如果连广州本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家庭’,那么外来人员他们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年轻一辈人热衷过‘圣诞节’,而不是‘冬至’呢?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如果丢失了某些‘文化’,家庭的维系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他说。

+ J5 B! b" Y% ^" Q9 C8 g

李伯平还向笔者分享上年白云恒福发动的“一人一月饼”大型活动,在中秋佳节前夕发动全广州市民向金沙洲困难家庭捐赠月饼,共成功募捐到超过13,000个月饼。对于传统节日,他认为可以以此为契机,将其与家庭相结合开展服务活动,尤其鼓励家长带同子女参与。社工不可能纯粹地说教,要使文化的影响力体现在下一代身上,才能引起家长乃至整个家庭的重视。


1 k. i  Z2 ~% b

我有两个爱好,其中一个“不见得光”

) [" W& [2 s8 Z4 b9 z- Z: I

谈起平日的兴趣爱好,李伯平却卖了个关子。民间有个说法“食在广州”,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仔”,李伯平对美食“颇有研究”。笔者发现,在他的微博里,除了机构工作,其余内容几乎都是关于美食,绝对称得上是“吃货”。

/ p: b) L$ y2 J( |) l

至于那个“不见得光”的爱好,李伯平告诉笔者自己是个模型迷。“我平时喜欢拼模型,高达、圣斗士、蒙面超人都是我们80后的集体回忆。虽然很多人说我是个‘大小孩’,但我认为这是放空压力的媒介和生活寄托。”他说。


' S0 f9 B1 Q$ c" l! l6 C9 o: F) p- j. K

李伯平表示他不建议同事加班,上班时要做足120分,下班后尽量不提公事,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长期以来工作质量才能得到保障。“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要将工作与生活分开,不然会很累”他说,“对优质生活品质有所追求确实很重要,如果社工不懂得生活,那么怎么帮助别人?”


3 V" W0 \: O, N7 {6 j- ~

" ^$ K5 S% n+ L- ?5 |#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0-20 06:39 , Processed in 0.042048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