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771|回复: 0

[慈善公益] 《NGO/NPO与社会工作论坛主题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4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GO/NPO与社会工作论坛主题调查报告》
: O! i% \8 w" i) _——
联众力社会工作咨询中心

& t: j4 ~7 J- p4 V! i为了了解在NGO领域内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就业现状与前景,以及NGO组织自身发展的需求,为同一主题论坛的召开作前期准备,20064-10月期间联众力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的《NGO/NPO与社会工作论坛主题调查》,调查对象以北京为主。调查总计进行了个别组织访谈12家,发放问卷逾千份,收回有效问卷51份。由于访谈对象有两个与问卷有重复,所以实际调查组织为61家。

1 D2 L; v& m. Z# \3 R8 G/ q此次调查的对象分为国际NGO、草根NGO、政府非政府组织(GONGO)以及高校下设的研究机构总计四类。其中草根NGO占总数的79%,计48家;国际NGO4家,政府非政府组织6家,研究机构1家。
+ B- W$ k: e% O& u% ~0 J+ j! _
调查对象所涉及的服务领域包括妇女(城市和农村)、残疾人(成人与儿童)、血友病、流动人口、同性恋、性服务工作者、艾滋病、正常儿童、城市老人、志愿者、社区(城市和农村)、公民教育、心理咨询、NGO能力建设、环境保护、动物保护。
4 x( W! f2 Z" I5 \. e$ n
调查的组织涉及到了22个省和直辖市,如广东、上海、青海、陕西等,其中北京地区的组织为29家,占调查组织总数的46%。在调查问卷的回复中,答题者为机构领导和管理层的占到总数的66%。

( _; P1 L: e, H7 h$ t调查的方式分为随机问卷和个别组织访谈两种,在设计过程中,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总计24个问题,涵盖的信息包括机构基本信息、对社工的认知程度、是否有社工实习生、对社工与机构发展的关系看法、机构发展的需要,有聘用社工的组织就社工的工作表现、流失等问题的看法。访谈的提纲以问卷为基础,与问卷有区别的是访谈的对象在筛选过程中考虑了社工服务的领域相关性与多样性,例如残疾人、妇女、艾滋病、儿童、能力建设等多类组织。最终通过调查得出了9个发现:

, L( d* r6 m4 M) k2 j. v发现1--社工专业的知名度在NGO圈内还不差,涉及的地区范围很广。98%NGO表示听说过社会工作专业。其中有20家组织已经聘用了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

, @7 {. o9 [( o9 ~发现2——多数的NGO组织都认为自己对社会工作专业有一定了解。79%的组织表示对社工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在聘用了社工的组织中,83%的组织表示是因为了解社会工作专业,觉得合适我们组织的工作而聘用社工专业毕业生;89%的组织认为社工专业毕业的人在工作表现上发挥出了其专业理念、知识与技能。作为多选题,有50%的组织表示社工背景的员工在三个方面都与其他员工有区别。
3 ~$ }) s- |9 ]5 V1 j! g
发现3——实际上NGO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正确了解不足。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NGO认为:社工就是社会服务第三部门都是社会工作社工的理念适合做公益事业社工的理念是公益的、助人的、有爱心的社工的工作就是机构跑外的’”为机构拓展业务的弥补市场经济和政府缺失的一切事务的等等,这些认识都很片面,其中有一个广东省的残疾人一线服务组织,该组织聘用了6人以上的社工,而且工作职务有明确提出是社工,其秘书长在填写问卷时却表示不清楚什么是社工理念。所以我们认为虽然很多NGO认为自己对社会工作专业有一定了解,但是了解的程度实在是非常的浅。

$ [: J1 f' Y& q6 t6 P发现4——社工的在职数量、职务和组织的服务对象及服务方式没有相关性。在调查之初我们假设,由于社会工作对实务性工作的要求比较强,所以就业的领域和工作职务与组织的服务对象和方式有关系,但是实际的调查结果展示,目前在NGO领域内从业的社工多数从事行政事务,而且不同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的组织其提供给社工的职务都很类似,没有较大的区别。
7 d- I' V8 B5 T
发现5 ——不同领域的NGO都有将社区工作作为其服务领域之一。在调查过程中的我们另一个重要发现就是很多NGO,即使是不同领域的,他们都把社区工作作为其服务领域的一个部分。因为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之一,所有社工专业毕业生都进行过专门社区工作学习,所以我们认为事实上但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NGO领域内有很多社工可以进行专业发挥的空间。表1是我们的调查数据统计,通过这个数据我们也有两点困惑:1)为什么残疾人领域的NGO中社区工作所占比重这么少?2)有无社工对NGO是否将社区工作作为其服务领域似乎没有太大影响?
8 }) {; ?; W6 s/ w, d9 [) B- z
1 ( t: p0 {/ h& k. F
服务领域            51家组织            18家组织
/ C; I" x: U0 |4 q$ b" D2 a3 n
NGO
能力建设
            60.00%            20%
$ b& w, V+ q9 J! c' D
妇女(包括城市和农村)
            57.14%            60%
+ C4 x6 I- @: g, v
流动人口(包括农民工和打工妹)
            50.00%            30% : F5 N/ y2 D3 [6 y, h# @. P7 `
正常儿童、城市老人、志愿者
            43.75%            40%
2 V) n4 _1 C% W& K& v9 X1 O8 e; `
同性恋、性服务工作者、艾滋病
            30.00%            0%
0 u8 \  X9 ~7 h# C* R& H
环境保护、动物保护
            28.57%            40% ( I5 B8 E$ A* T
残疾人(包括成人和儿童、血友病、麻风病)
            15.38%            10% 9 m: C' }* m: B# j. ?
发现 7——NGO从业人员认同社工的加入将促进机构的服务专业化发展。71%的答题者认为在中国大陆NGO朝着服务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专业会对其机构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余29%的答题者认为这个作用会非常大。 88%的答题者认为机构内的工作有很多都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
0 w$ V' D" i* P7 Y3 F; J
发现8——多数NGO有聘用社工背景工作人员的意向,但缺乏引入渠道。66%的调查组织表示在招聘过程中会优先考虑社工背景,但找不到这方面的人。
2 i; |3 c/ Q+ K
发现9——NGO领域做实习的学生受到地域的局限,多数地区学生缺少了解多类NGO的机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9个省和直辖市的高校社工专业学生到被调查NGO内作实习;14个省和直辖市的NGO有接纳社工实习生,71%NGO接纳的都是本省市的实习学生,接纳实习生的组织有80%是草根NGO。所以在这里我们也有一个疑问:对于NGO组织相对较少或发展不成熟的地区,社工学生是否可以到其他地区的NGO实习?困难有哪些?
! E; q, q+ _; E5 o* C9 a
通过调查,我们也证实了在调查之前的两个假设:
5 y1 j# P2 q# D2 a* M
证实1——NGO圈内有一定的员工支持系统,但是缺乏社会工作专业督导。我们在调查中有针对组织提供给员工的支持进行调查,多数组织都表示会给员工提供支持,但是针对社会工作的专业督导则没有;
9 B; v. K3 s2 p' d3 c/ K+ u
证实 2——社工的流失原因没有特殊性。考虑到很多社工学生都提到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专业性岗位或者专业支持,所以在调查过程中有围绕社工离职原因进行提问,结果显示多数社工的稳定性还是比较好的。如表2
1 H' M/ f& q' \
2
, \* Z: V% X; Z
流失程度            NGO百分比

9 N' B; e5 e5 f& Y都流失
            11% 6 e2 ~5 B2 D' P4 z
流失大部分
            11% & H/ S( d# S1 O/ @1 G: o
流失小部分
            45% 5 C/ t5 l: s6 b+ K
没有流失
            33%
) E) k8 |% u5 A7 [# S! L
总计
            100% & ]5 O9 A0 o( u
在流失的社工里,其流失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待遇问题。看表3
7 A- B8 ^! V: Q/ b4 M% h: @
3
" z- q# R& `) ^+ [  a% L6 V
流失原因            NGO百分比

' I. T+ \* i2 Q6 @* c6 z待遇问题
            44% 0 T7 r0 E/ I/ ~# ]: g
个人能力
            28%
( v+ j2 v9 W- O3 W
其他(出国等)
            28% 0 H+ e9 y6 i9 z' N$ `0 Z7 m
总计
            100%
+ }4 K2 O, _$ h
. m6 x3 @0 [& O; e5 ~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分别对高校社会工作教育界和NGO领域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 b( C) G" ~7 m) v" y
一.给高校的建议:

$ n4 l6 e& ^# N- c9 B) Q) k- }1
。培养实务型人才。增加学生实地进行操作的机会,同时为了保证学生的专业实习质量,应该给NGO的资深员工有关督导方面的培训;

& \; V- W- Z, A! F2
。多多创造学生了解NGO和公民社会的机会。例如邀请NGO代表作有关公民社会、NGO、志愿者、参与式等主题讲座、NGO工作人员与社工学生的交流活动、学生的NGO参观等;

$ s: c  m; J* g: a5 @9 e! P+ L3
。与NGO建立真正的合作发展伙伴关系。在积极了解NGO的情况,向NGO提供合适的实习生的同时,给NGO的员工提供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机会,同时也考虑高校的科研力量与NGO实务工作的结合,促进NGO的服务专业化发展。

' A+ T# T6 e/ f) T2 D二.给NGO的建议
1 T4 ~, ]: j8 Q, V
1
。主动出击,让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知道你们的存在与需要。NGO不应该只等着高校找上门来,应该多与高校建立联系,告诉他们你们有志愿者、专业实习等方面的需要。全国有200多所院校有社工专业,遍布全国各地,NGO可以通过圈内网络来了解在自己所在地区的高校社工专业情况,并与其联系。

4 M! b8 ?1 B' l5 z1 `) s& X2
。正视、重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给实习生创造专业实践和成长的机会。例如,可以和学校沟通好学生的实习时间与学生素质,了解学校的实习要求,然后结合机构的工作及发展情况来安排合适的实习岗位;与机构员工沟通好实习生的工作安排,做好工作的跟进与支持工作;给实习生机会参加机构的相关会议和活动,在实习过程中要意识到这是一个双向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掘实习生身上的专业优势。

0 M* l7 y$ |% r& h! O1 q: s(
以上内容根据陈琳琳在论坛上的发言PPT整理)
' L) Z0 C# d" r6 G6 j( i+ D

: p: A# j3 S1 i5 F5 O( g4 f4 ~/ w  B, Y% F
7 @1 v% [1 U! j& y6 r5 k5 N
NGO/NPO与社会工作论坛主题调查报告》
; @+ M) p7 q3 Y2 c0 C——
联众力社会工作咨询中心
# ]' r7 _% \8 U6 P. K# h' I
为了了解在NGO领域内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就业现状与前景,以及NGO组织自身发展的需求,为同一主题论坛的召开作前期准备,20064-10月期间联众力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的《NGO/NPO与社会工作论坛主题调查》,调查对象以北京为主。调查总计进行了个别组织访谈12家,发放问卷逾千份,收回有效问卷51份。由于访谈对象有两个与问卷有重复,所以实际调查组织为61家。
' K/ O! [2 E# \4 O4 U9 X& q! S. [
此次调查的对象分为国际NGO、草根NGO、政府非政府组织(GONGO)以及高校下设的研究机构总计四类。其中草根NGO占总数的79%,计48家;国际NGO4家,政府非政府组织6家,研究机构1家。

- L7 X9 ^* p, ~, m: C, Z调查对象所涉及的服务领域包括妇女(城市和农村)、残疾人(成人与儿童)、血友病、流动人口、同性恋、性服务工作者、艾滋病、正常儿童、城市老人、志愿者、社区(城市和农村)、公民教育、心理咨询、NGO能力建设、环境保护、动物保护。

* C1 X; a& \2 [调查的组织涉及到了22个省和直辖市,如广东、上海、青海、陕西等,其中北京地区的组织为29家,占调查组织总数的46%。在调查问卷的回复中,答题者为机构领导和管理层的占到总数的66%。

- Q1 x# Z( h; ]; B; S# P- w调查的方式分为随机问卷和个别组织访谈两种,在设计过程中,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总计24个问题,涵盖的信息包括机构基本信息、对社工的认知程度、是否有社工实习生、对社工与机构发展的关系看法、机构发展的需要,有聘用社工的组织就社工的工作表现、流失等问题的看法。访谈的提纲以问卷为基础,与问卷有区别的是访谈的对象在筛选过程中考虑了社工服务的领域相关性与多样性,例如残疾人、妇女、艾滋病、儿童、能力建设等多类组织。最终通过调查得出了9个发现:

1 _' O5 U2 U, m) q8 _发现1--社工专业的知名度在NGO圈内还不差,涉及的地区范围很广。98%NGO表示听说过社会工作专业。其中有20家组织已经聘用了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
0 e; f: \) H# s: E$ u- n0 H( ^  f
发现2——多数的NGO组织都认为自己对社会工作专业有一定了解。79%的组织表示对社工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在聘用了社工的组织中,83%的组织表示是因为了解社会工作专业,觉得合适我们组织的工作而聘用社工专业毕业生;89%的组织认为社工专业毕业的人在工作表现上发挥出了其专业理念、知识与技能。作为多选题,有50%的组织表示社工背景的员工在三个方面都与其他员工有区别。

  G: K2 U$ ^0 R发现3——实际上NGO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正确了解不足。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NGO认为:社工就是社会服务第三部门都是社会工作社工的理念适合做公益事业社工的理念是公益的、助人的、有爱心的社工的工作就是机构跑外的’”为机构拓展业务的弥补市场经济和政府缺失的一切事务的等等,这些认识都很片面,其中有一个广东省的残疾人一线服务组织,该组织聘用了6人以上的社工,而且工作职务有明确提出是社工,其秘书长在填写问卷时却表示不清楚什么是社工理念。所以我们认为虽然很多NGO认为自己对社会工作专业有一定了解,但是了解的程度实在是非常的浅。

* x: G2 W0 {" N# ~# t6 Y发现4——社工的在职数量、职务和组织的服务对象及服务方式没有相关性。在调查之初我们假设,由于社会工作对实务性工作的要求比较强,所以就业的领域和工作职务与组织的服务对象和方式有关系,但是实际的调查结果展示,目前在NGO领域内从业的社工多数从事行政事务,而且不同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的组织其提供给社工的职务都很类似,没有较大的区别。
& e" }# Q" r, R! J& F
发现5 ——不同领域的NGO都有将社区工作作为其服务领域之一。在调查过程中的我们另一个重要发现就是很多NGO,即使是不同领域的,他们都把社区工作作为其服务领域的一个部分。因为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之一,所有社工专业毕业生都进行过专门社区工作学习,所以我们认为事实上但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NGO领域内有很多社工可以进行专业发挥的空间。表1是我们的调查数据统计,通过这个数据我们也有两点困惑:1)为什么残疾人领域的NGO中社区工作所占比重这么少?2)有无社工对NGO是否将社区工作作为其服务领域似乎没有太大影响?
9 Q1 Q1 P6 Q6 i( E/ j; d
1
' G7 ^' n- t+ W1 }& x  D
服务领域            51家组织            18家组织

8 v2 c  {2 M, Y/ K6 jNGO
能力建设
            60.00%            20% 6 F. {" |7 F0 ^1 I) k! n: q8 i
妇女(包括城市和农村)
            57.14%            60% 7 \- e# D8 @& b
流动人口(包括农民工和打工妹)
            50.00%            30%
& N3 x7 i- @  f- h
正常儿童、城市老人、志愿者
            43.75%            40% ; G: X2 n7 \3 y7 M6 r9 I
同性恋、性服务工作者、艾滋病
            30.00%            0% ( W% Q8 I) T9 J
环境保护、动物保护
            28.57%            40% / N1 M, E# q0 L6 ]
残疾人(包括成人和儿童、血友病、麻风病)
            15.38%            10% 0 C2 m- ^! ^- ^+ r0 r
发现 7——NGO从业人员认同社工的加入将促进机构的服务专业化发展。71%的答题者认为在中国大陆NGO朝着服务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专业会对其机构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余29%的答题者认为这个作用会非常大。 88%的答题者认为机构内的工作有很多都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
) S4 J/ c' l4 {9 V9 R0 P- t% R
发现8——多数NGO有聘用社工背景工作人员的意向,但缺乏引入渠道。66%的调查组织表示在招聘过程中会优先考虑社工背景,但找不到这方面的人。
* ?. ]* A2 O" U
发现9——NGO领域做实习的学生受到地域的局限,多数地区学生缺少了解多类NGO的机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9个省和直辖市的高校社工专业学生到被调查NGO内作实习;14个省和直辖市的NGO有接纳社工实习生,71%NGO接纳的都是本省市的实习学生,接纳实习生的组织有80%是草根NGO。所以在这里我们也有一个疑问:对于NGO组织相对较少或发展不成熟的地区,社工学生是否可以到其他地区的NGO实习?困难有哪些?
( x2 S- y( k0 h* D9 }# K: m
通过调查,我们也证实了在调查之前的两个假设:

+ K7 `+ E5 b5 g' k2 G! w证实1——NGO圈内有一定的员工支持系统,但是缺乏社会工作专业督导。我们在调查中有针对组织提供给员工的支持进行调查,多数组织都表示会给员工提供支持,但是针对社会工作的专业督导则没有;
& k4 p# y1 s7 Q, Q; M) ~0 y
证实 2——社工的流失原因没有特殊性。考虑到很多社工学生都提到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专业性岗位或者专业支持,所以在调查过程中有围绕社工离职原因进行提问,结果显示多数社工的稳定性还是比较好的。如表2
% F" A! {4 N/ F$ ?! n, K5 I6 }
2
, W% C5 o. z& }7 o8 ?& ?5 z) }# Q: F
流失程度            NGO百分比

/ G$ f9 [+ j# B3 _1 ]都流失
            11% " p+ |. v! A# j& O# _. E
流失大部分
            11% ( a6 H: f4 V* j
流失小部分
            45%
  g" y- J* N% D$ R; L
没有流失
            33% ) D4 [2 D2 R7 q1 ]7 y: s4 f
总计
            100%
' `4 h" h. V  I, g
在流失的社工里,其流失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待遇问题。看表3

* Z7 ?& }- w( a9 @8 k$ X6 s
3
3 _5 {+ ]0 s' @* a6 \$ X% ~
流失原因            NGO百分比
8 k; c- x3 q2 [
待遇问题
            44% # \+ C( U3 S2 U  ?& g; T
个人能力
            28%
7 C' e; j8 T( J5 ^
其他(出国等)
            28% # h$ S' C, }' t6 g" j2 m
总计
            100%
- z( q$ S6 V! F+ E( ?  G6 p& p* ^: s4 V0 n1 a; e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分别对高校社会工作教育界和NGO领域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9 _0 L/ _- n1 m  b7 \" T% W
一.给高校的建议:
7 {. R0 ]2 l- q6 ]" [- _) ]
1
。培养实务型人才。增加学生实地进行操作的机会,同时为了保证学生的专业实习质量,应该给NGO的资深员工有关督导方面的培训;

, k4 n8 E" {; i: V2
。多多创造学生了解NGO和公民社会的机会。例如邀请NGO代表作有关公民社会、NGO、志愿者、参与式等主题讲座、NGO工作人员与社工学生的交流活动、学生的NGO参观等;

4 q9 V* `! j$ {' o# }# _& z) h. @" z3 K3
。与NGO建立真正的合作发展伙伴关系。在积极了解NGO的情况,向NGO提供合适的实习生的同时,给NGO的员工提供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机会,同时也考虑高校的科研力量与NGO实务工作的结合,促进NGO的服务专业化发展。

& l6 U5 \$ a& H% M: j$ O二.给NGO的建议

" n. L6 i  ?5 {% [8 _& }( |9 }1
。主动出击,让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知道你们的存在与需要。NGO不应该只等着高校找上门来,应该多与高校建立联系,告诉他们你们有志愿者、专业实习等方面的需要。全国有200多所院校有社工专业,遍布全国各地,NGO可以通过圈内网络来了解在自己所在地区的高校社工专业情况,并与其联系。

/ Q! s! R4 |# {) l$ E$ o4 X- i2
。正视、重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给实习生创造专业实践和成长的机会。例如,可以和学校沟通好学生的实习时间与学生素质,了解学校的实习要求,然后结合机构的工作及发展情况来安排合适的实习岗位;与机构员工沟通好实习生的工作安排,做好工作的跟进与支持工作;给实习生机会参加机构的相关会议和活动,在实习过程中要意识到这是一个双向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掘实习生身上的专业优势。
" H: a. T6 d1 ?0 Y- k1 W
(
以上内容根据陈琳琳在论坛上的发言PPT整理)

8 T* _2 g8 S3 `5 P8 M9 j' v" t9 D1 c/ H

; C3 j% a" e# j0 T
& y$ F, I+ v8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0-21 05:39 , Processed in 0.07121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