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深圳社工宣传周
$ Z; L7 A, ]" I3 k6 U我觉得是个挺好的宣传形式,无论是宣传社工,还是宣传机构,其实,都是在宣传深圳社工。
/ @5 o$ j4 L* Z3 Q' W" [* Q+ U$ l前期在公交移动媒体就看见了相关的新闻预告,相比而言,宣传力度已经很进步。但,还可以更大。4 J; Q# Z$ Y1 w4 f& Z
今年地点选在莲花山风筝广场举办,可能是由于天气的原因,游客不是很多。有人说,选在华强北或者东门其实人更多。也可以。' m- o- c3 p& Y% @( q' a
还有人说,社工宣传周成了机构和同行的展会了。我以为,深圳社工是由机构组成,由社工组成,不可能是个空概念,同时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宣传机构。但每个展位,同样的格式,确实很没创意,同时,只用一天,确实很浪费的。最好由机构自己去设计,去创意,相信,40家机构会比社协一家创意更多。
$ B9 \. C4 e: G/ Z; Y1 e$ } i宣传周除了对外宣传,也可以是同行的一个交流,因为,平时,很少所有的机构都在一起的。交流的集会也不多,这样的活动,刚好是个展示自我,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
7 h2 x/ M! {- P除了市级的宣传,宝安、龙岗、福田、光明等区也相继开动社工宣传周活动,派驻各区的社工也相机而动,一片喧嚣。但似乎应该策划的更精细一点。在龙岗社工宣传周启动仪式上,看见许多的机构社工懒洋洋的坐在台前,我假装游客去,没人搭理我。台子也是胡乱摆的,很没形象。督导说,要是在香港,肯定被老板骂死了。不过,很幸运,深圳机构的老板好像没来。) n& N. J9 A, V$ f4 \; T
目前,深圳社工已经有统一的形象了,那就再突出一点个性,再精致一点吧。
( S: A1 h' R4 V1 e7 }' ^: ?! s6 u( E- n3 s7 k1 r* v9 c$ n; W
2. 深圳社工协会# l2 ~. q" \1 U5 T/ Q6 F E. N" L5 s
貌似现在许多的区又成立了社工协会,和市社协遥遥相对。这点似乎是按照政府机构设置来的。市级有什么部门,区级也要相应的机构来。这确实是个很头痛的问题。因为社协本来就是个民间行业机构,如果各区再成立各区的社协,那和市社区的怎么区别呢,功能和服务职责怎么区别?是否区社协只服务本区的机构,其他机构派驻本区的,不管不问呢?经过几个人的意见碰撞,觉得,似乎做成这种模式比较好哦,市一级还是市社协,然后再各个区成立分会,直接由市社协派人,这样,既可以保障社协的服务会全覆盖,也不导致各区又自立门户,导致恶性竞争,相互浪费。毕竟行业协会不同于社工机构。同时,也方面各个区的机构及时便捷的联络市社协,如递交材料等。& G* }8 s" D: O+ [- I' G) Y* W
同时还涉及到社协的民间性,可不比完全按照政府机构的设置来做。要民间,就彻底民间化。不然,岂不是搞成了既不是民间化,也不是政府化了?
; e* }6 k1 D' s2 v0 K$ \6 ]+ R8 C& J3 B/ X' Z* n
3. 社工注册证与社协收费
! @. f; \1 J2 G0 D8 {9 ^1 r许多人都私下说,社协收费有点贵的离奇。
' @0 Z6 j+ G& W0 r机构的注册费由800升到3000年每年,社工个人一年一注册,一次100元,繁琐,且昂贵。
' x% [1 c6 n ?) D! t( y* P+ q社协收那么多的费用,会不会沦落为敛财的工具?
# f# D! l- u' Z: {" x3 h/ z即便是参考香港社工注册制度,是否考虑了提供相应的服务呢?准备提供什么服务呢?这些服务是否价值这么多呢?) t6 I- X5 p4 q4 n) V
有人说,社协发文的没有法定权力,不具备法律效力。开征前没有经过听证,开征后,没有和机构协商,没有征询同工是否合理。其实,同工完全可以提出异议。如果联合3个机构抵制注册,社协将不得重新不考虑。/ U6 M4 n6 @' p0 E6 @
但其实,抵制社工并不是一个明智的方式,因为,即便是社协是个行业协会,他还是掌握着一定的资源,话语权。以一社工之力,或者以一机构之力,对抗不完善的制度,有点螳臂当车。; R+ r( h, N* o
. X4 w( `& a* Y
4.社工工会
' y, n$ g! J) i: f$ {针对上一个问题,这就需要成立一个跨机构,跨区的市级的社工工会了。工会可以完全由社工个人提供资金,选举代表,或者聘请兼职的律师、社工来来针对社工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质疑政府或者社协。而不再单纯听取政府或者政府传话筒的机构。而诸如开征注册费、每日在网上曝光的内幕,欠薪机构等等之类的问题,完全应该依赖于社工所组成的工会。5 Z$ C8 {! v9 M: O k' B Z2 c
不过,其实,在现阶段中国特色下,工会实难有作为,大多沦为发发卫生纸,搞搞乒乓球比赛之类的机构。( N# S7 _$ c* P1 y% V. q {
6 v/ d/ y4 V8 c+ I, p y! v. F; _5. 深圳究竟需要多少社工机构?多少社工?3 Y% ?2 d7 d8 {! x }$ c/ }5 Z
究竟是创造了社工需求呢,还是社会问题真的需要社工。这其实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有香港督导还感叹深圳政府的强势介入,来推动社工,而不似香港政府的“不为”。* `- {& g' k) d% L; ]
深圳目前一线社工大约有800多名,机构大约有40多家。区域划分为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宝安、龙岗、光明7个行政区块。常住人口约1400万,户籍人口约200万,拿居住证的约800万。美国专业社工占总人口比例为千分之二,日本为千分之五,中国香港地区注册社工占总人口千分之一点七。内地的专业社工若要达到总人口比例的千分之一,就需要约130万专业社工,除去45.3万民政工作者,尚有80多万人的缺口。 深圳需要社工1.4万名,除去民政口的体制内人员,大约也是需要1万名。5 Q2 O2 r$ q4 }2 L. }
深圳社工起步之初,就提出2009年达到五千名,但事实推进速度和进度还是很缓慢的。其实,这个目标,似乎是一直往后推的。我记得很早说2009年,后来改成2010年,最近又听说改成2012年,估计是想赶在世界末日之前达到吧。
, E7 \5 A( g( c3 h, P$ `不管如何,5000名是个目标,就算机构到达了50家,平均分配也会有100名。按某机构老总说的,40名社工可实现不亏本。50家确实是不多。
/ P- U9 s7 B; h5 P7 a. w有的人说,最好,一个区一个机构好了,省的麻烦,省的竞争,政府全力支持。
d5 Z$ i2 P/ F: E& g; C3 A其实,这种观点,还是完全依赖政府,期待成为二政府的思维。一个区一个,和政府机构设置无异,就像盐田区的,只有盐田社工服务中心一家。这种模式,其实就是上海模式,各区各街道设立社工站嘛。各领域再设一个,如阳光,自强,新航。
$ F' b0 l2 i! @) k# {但,其实,深圳社工的发展,还是依赖于政府的强势推动。不过,这种推动,已经从直接推动,变为从政策上入手,资金上支持,行业上监管的模式了。相对于,直接成立二机构,直接拨款,已经有很大的进步。) m" L8 _1 h* d$ {3 s1 n
4 B$ B) k* E: X) a- @0 U5.双轨制
# _; l2 y) {- r! P8 \% [有进步,当然就有弊端。和其他领域也很类似。深圳社工也存在双轨制。这是中国特色的制度。. D* u# }, I/ L- Q
所谓双轨制,就是一方面有一个似乎完全公平的市场竞争,但其实,还存在一个通过权力寻租,关系链形成的幕后操作。
/ F( _2 Q: _. T6 [/ F4 w H& A; Z比如,机构的成立,真的是谁都可以去注册吗?比如岗位、项目的取得,真的是完全公平的竞争得到的岗位么?比如,社工上岗,真的是所有社工均持证,或者有上岗证么?不见得。
4 O: Y! ]0 y- g" L6 F% q深圳社工一方面需要倡导公平公正的环境,一方面却在不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去求得生存。
0 y$ c" J, n8 _ G
* a8 f6 t6 M- r. d7 S+ a6.第三方评估中心
# A* e' G& i+ I y- y7 ?/ o: t这是去年新成立的,名为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但我总纳闷儿,因为,总是那几个人,来视察的,也是他们,来调研的也是他们,来评估的还是他们。社工服务有没有成效,机构做的有没有成效,谁说了算呢?案主?社工?不是的。很大一部分是几个人。所以,很多机构看评估结果,抱着一半靠努力,一半靠运气的心态。
, H3 b4 L. j7 h/ _
1 V5 n: s+ l) f' u4 N' v所以,我觉得,虽然挂名第三方,但其实,还是不够彻底化。看似很严谨,全面包含各个方面的评估指标,其实,和高校评估没什么两样。因为,材料是可以做出来的。在一个假冒伪劣盛行的社会里,几份材料,简直就是小儿科。! C( l* B* l) p9 v' F( J! a6 Q
不过,还是有一点儿好处的,那就是,即便是写材料,你也得照着专业来写一点。 |
|